品牌研析

品牌定位:轉型創業的品牌策略思考

  • 臉書
  • twitter
  • 分享到噗浪Plurk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Email

若問台灣本土企業老闆,公司是否需要轉型,幾乎每一家公司都會回答「是」:產業變革、客群老化、組織轉型,幾乎是每一家公司面臨的共同問題。轉型前或中期,面對的是如何與組織溝通清楚公司方向的問題;轉型後,面對的就是面對市場形象的問題;甚至不見得是公司本身形象,而是新的產品與服務,如何登場。也因此幾乎每家公司都會碰到「從零到一」的這個階段,或老品牌翻身,應如何思考品牌行銷的問題。
 

以「人」為本的品牌行銷內外金三角

品牌行銷有個最核心的觀念「行銷金三角」,頂端有一清楚的品牌核心概念或精神,左右兩端分別是「內外行銷」。外部行銷大家都知道,但內部行銷,是多數人忽略的關鍵,常云「人對了,事情就對」,若沒有對品牌概念認同的團隊,執行行銷策略與活動,往往事倍功半,因為人往往從自己熟悉的事物出發,很難脫離既有的思考模式。

頂尖運動品牌 NIKE 內部行為守則有所謂「十一戒」,其中一條說「 We are on the offense-always(永遠處在攻擊端)」,再看看 NIKE 所有的行銷活動,哪個不是充滿活力與攻擊性,意即為此。

以人為本的行銷內外金三角,包含:品牌精神、市場產品

 

「人」對了,行銷就對了

至今,想創立新品牌,瞄準新商機的客戶越來越多;也仍有不少高齡企業欲重新定義品牌,找回組織的活力。

無論屬於哪一種,思考「品牌」時,除了技術、產品是否到位,有無足夠競爭力之外,其實最應思考的是「團隊」是否已經準備好。若是想要自己操盤市場的研發製造行業,或是服務屬性行業,有經驗、能認同事業概念的 PM 是關鍵,有了對的 PM、或是 Marketing/Product Manager,無論團隊內置或外包,都會找到最為合適的人選,把經費、資源做最妥善的運用。

內部行銷的另一層意義,是在日常的工作中,能持續傳遞並建立企業文化,增強對品牌的向心力,使團隊在行事上有一致的風格,成為企業的「品牌大使」。

 

內部行銷的必要性

• 行為有標準了,內部溝通的時間成本自然下降
• 對企業來說,員工成為品牌接觸點,增強品牌傳播力
• 當需要新進人才時,有清晰的「僱主品牌」,將提高招聘優秀人才的機率

若為打算一切外包的製造業者,也須先清楚定義品牌核心概念,如此找尋通路、經銷商、甚或代操團隊時,才有依循的準則,不致亂槍打鳥,白白浪費金錢與時間。

 

不同事業階段,不同的品牌定位與策略重點

事業經營最重要的四件事為 「人、錢、技術、市場」,理解了「人」對品牌經營的重要性,「資金」也經過慎重規劃,接下來才是「技術」與「市場」能否準確對接的問題。 以下從 「創業者」、「企業內新事業體」、「老化需轉型事業」 三個角度來談。

 

1. 創業者(Entrepreneur)

多數的創業者,尤其研發者,都有著無庸置疑的技術,最怕的反而是侷限於「技術領先」的框架中,忽略消費者心聲,有時甚至把技術套用在消費者難以理解、或無此需求的產品上,相信此科技公司擁有眾多技術做了自認厲害的產品,但對品牌形象的優化仍無濟於事。

研發者,最需要將心比心的反而是,如何以最淺白的品牌行銷呈現,讓潛在顧客了解,並理解這是「比現有方案」更佳的選擇;若是無自有技術,而是以貿易、通路、代工外包等角度切入,相信更有敏銳的市場嗅覺,但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,同樣須把獨門之處,簡單地向消費者訴說。

 

2. 企業內新事業體(New Business)

對不斷嘗試新事業組合的成熟企業來說,不見得是因為衰退才建立品牌,嘗試新的營收來源、應用新的技術、或為了接班鋪路都有可能。

這個階段品牌對企業的本質,更像是 「未來如何為本體事業挹注貢獻」,因此除了解消費者、了解進入領域的競爭差異之外,更需洞悉母體企業經營的本質與商業模式,讓創造出來的品牌,在一開始有好的立足點,更兼具未來的包容性。這樣做的好處有二:

  • 增加各事業與產品線間的交叉運用 增加營收項目,並降低額外開發成本。
  • 降低未來調整品牌的成本 每一次的品牌調整,代表的意義除了定位不夠精確,往往更多的討論會聚焦於「調整品牌所需花費的總體成本」,因此若能在一開始,就設想到未來的可能性,將大幅降低這塊成本風險。

不同事業階段如:創業者、企業內新事業體及老化需轉型事業,有不同的外部行銷及內部行銷策略重點

結語

品牌思考的核心,如何巧妙將「人」的因素,放進「錢、技術、市場」中。 任何企業無論規模,資源與資金絕非無限,如何「精準」找到並與對的消費者溝通,或建立信念相同的團隊,再依照企業階段思考規劃的重點,才是「品牌策略」真正的精髓。

應用品牌策略思考,解構每個獨特商業情境與問題。「品牌」已成為近年來台灣各產業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,無論代工製造與貿易商,皆積極思考或佈局轉型、創立自有品牌的可能性;市場上既存的品牌商,也思考如何運用新的工具手法,與新世代消費者接軌。

但在出招之前,若能運用多面向整合企業策略、組織佈局、市場洞察的「品牌規劃」能力,將大幅提高品牌事業成功機率,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脫穎而出。

 

此篇文章內容轉載自MARKiT 聚好:品牌定位:轉型創業的品牌策略思考